(本篇網誌剪報擷自2008年3月份《樂覽》特別企劃)

浪漫背後的代價——談音樂家的職業傷害

  音樂家們多年所學,就為了等待再舞台上發光的那一刻,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在辛苦努力培養技術的背後,音樂家們都要面臨職業傷害的問題,只要有空,就會去做推拿,做按摩,讓老問題減低成為小問題。音樂家的職業傷害不但有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都值得對音樂有興趣的學子關注。

  在過去一些針對音樂家所做的研究中發現,演奏年齡超過10年以上的音樂家,最常發生的就是聽力減退,如果演奏年齡達20年,聽力損失的比率高達四成,特別是交響樂團指揮及銅管樂器(如小喇叭、伸縮喇叭等)演奏者,還有打擊樂器的演奏家。

樂器高分貝超乎人體承受

  一些常見的樂器,所發出的音量幾乎都超過這個人體可以承受的標準,像小提琴大概是84~103dB,單簧管大概是92~103dB,長笛85~110dB,伸縮喇叭在85~114dB,木琴可以到90~92dB。然而對音樂家而言,只要演出編制大一點的作品如華格納的音樂,在練習或表演時都不太可能帶護具,日積月累之下,聽力自然慢慢減退。
  大部分樂團都是將銅管樂器區的座位加高,或者在銅管樂器座位前放置塑膠玻璃,有助於保護前坐者。但是像國家交響樂團的排練廳就非常不符合人體工學,挑高不夠,迴音太大,也讓樂團在排練時無法測試到最適合的音響效果,相當可惜,不過遍尋也尚未找到適合的排練地點,團員只能盡量努力自保。

音樂家4成肌肉骨骼有問題

  其實除了聽力問題,音樂家的職業病不少。從身體上來說,將近四成都會有肌肉骨骼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小提琴家通常要以左頸固定琴身,側著頭演奏,長久下來,該部位不但瘀青一塊,不知道的還以為被種草莓,不但顏色會改變,肌肉還會特別肥厚,甚至纖維化,有些人會因而出現「斜頸症」,壓弦的手指也容易產生關節痛。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由於樂器本身體積大又笨重,演奏者容易出現雙腿內側及肩頸痠痛等不適。
  除此之外,有些比較少見但曾經被報告的特殊病例,比如說長期吹管樂器造成眼壓升高,甚至導致青光眼;小喇叭等銅管樂器所引起的口部周圍肌肉裂傷、疼痛等。

選擇樂器根據身材

  要減少這些因特殊姿勢所引起的職業傷害,醫師與前輩音樂家給的忠告都是,盡量依據自己的先天條件,選擇適合專攻的樂器及樂曲,畢竟藝術這一行還是「祖師爺賞飯吃」,個頭太矮,手腳不夠修長,不要勉強選擇大提琴;牙齒不整齊或嘴唇太厚者,也不太適合吹奏小喇叭或長笛。除此之外,演奏前對於所即將大量使用的肌肉做暖身,都可以避免受傷,當然也有天才的例外,就是要多小心。
  在心理上,音樂家所面臨的情緒與情感壓力相對來說也相當大,音樂家生活看似浪漫、瀟灑,其實「壓力」真是極大。根據研究發現,一半以上音樂家曾經有「演出焦慮症」,甚至患得患失到沒有食慾、失眠的程度,甚至自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正式演出,這些都是音樂家的另一半與即將走上音樂家之途的學子們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le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