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文章距今已經將近一年

但依舊引人省思

尤其是探討彈得像豬還是像藝術家的部份還真的頗讓人玩味的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09.07.26 02:59 pm 
  
  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年輕時是著名鋼琴家,後來更擔任柯蒂斯音樂院(Curtis Institute)院長,在教育上貢獻甚多。技巧出眾,葛拉夫曼個性卻溫和敦厚,更有獨到的幽默感。他的自傳《我真是該練琴》(I Really Should be Practicing)是難得一見的音樂家回憶錄,以令人捧腹大笑的內容而廣為人知。 
  然而在詼諧風趣的筆調下,他也不吝告訴讀者嚴肅的故事,特別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1950年,22歲的葛拉夫曼剛結束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個人第二場獨奏會,隔天就接到鋼琴家卡佩爾(William Kapell)電召。一見面,卡佩爾一句客套話都沒有,劈頭就是——「你彈得像豬一樣」。 
  卡佩爾只長葛拉夫曼六歲,卻早已是令人尊敬讚嘆的鋼琴大家。雖不幸因空難逝世,得年僅三十一歲,但他留下的錄音無不展現出驚人超技和嚴謹音樂,他也以苦行僧般的自我要求聞名。今日美國仍有以卡佩爾為名的鋼琴大賽,鋼琴家安寧即是冠軍得主之一。 
  為何他認為葛拉夫曼彈得像豬?因為從琴音裡,卡佩爾認為葛拉夫曼並沒有好好練習,至少沒有他所應當的那樣練習。或許這可騙得了聽眾,卻瞞不過卡佩爾。更不用說他和葛拉夫曼是多年好友,對這位同儕的能力必有深入了解,也有更多期待。 
  「你必須要決定你要走什麼樣的路」卡佩爾說,「繼續彈得像豬,其實並不表示你就不能得到極大的成功。事實上,一些非常成功的演奏者的確彈得像豬。另一方面,你彈得像一位藝術家,卻可能無法獲得成功——但是,你必須決定你這一生要往哪個方向走。」對卡佩爾而言,一位鋼琴家在二十五歲就會定型,而葛拉夫曼已經沒有時間浪費——是豬或是藝術家,要成功還是要誠實,現在就要作出決定! 
  無論是音樂學習或是升學就業,多少人在「追求成功」,而「成功」卻僅定義在收入多少。舞台上彈得像豬的人不知凡幾,舞台下較豬還不如的人更多如繁星。葛拉夫曼不忘寫下這段故事,既是感念卡佩爾的提醒訓示,也當是對後輩最大的提醒。 
  只可惜,現在鋼琴學生很多連書都不看了,追求「成功」倒是不曾忘記的目標,即使彈得像豬。



作者/焦元溥

 

  1978年生於台北。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 Tufts University)法律與外交碩士,2007年10月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攻讀音樂學博士學位(MPhil/PhD),研究鋼琴演奏風格變化與錄音對音樂詮釋之影響,現為該學位之博士候選人。
  自15歲起即開始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於《古典音樂雜誌》(民國87年度文學及藝術類雜誌金鼎獎)、《CD購買指南》、《表演藝術》、《MUZIK古典樂刊》、《聯合報》(副刊「音緣際會」專欄)、《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今周刊》、《亞洲週刊》、《香港明報月刊》、《講義》、《幼獅文藝》、《文訊》、《覺行》、《人民音樂雜誌》(北京)等平面媒體與刊物。內容涵蓋音樂作品分析、詮釋討論、鋼琴演奏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鋼琴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著有63萬餘字之樂評選集《經典CD縱橫觀》系列三書(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典型影響與典型轉移、樂曲解析與學派特性;聯經,2005)、《莫札特音樂CD評鑑》(聯經:2006)、52萬餘字之《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聯經:2007)。
  文字創作之外,焦元溥也參與廣播節目製作、音樂會策劃與音樂創作,目前為台中古典音樂台節目主持人,近期有聲作品為康軒國中國文教學教材之朗讀/音樂/編曲/演奏配樂。







要演奏得像藝術家還是像豬?

還真的是個值得玩味的好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le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